首届北京中华民族文化周在北京园博园开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欣赏中国传统音乐的悠扬旋律、民族舞蹈的婉转身姿、传统戏曲的精彩演绎;参观中华民族历史、传统服饰、器物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遗产;参与各类手工作坊,学习中国传统艺术技巧;品尝中华民族传统美食……6月20日,“石榴花开美京城”首届北京中华民族文化周在北京园博园隆重开启。在端午小长假期间,还有30余项民族文化活动轮番上演。本次文化盛会由北京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主办,并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活动正值端午节假期,市民在园博园中既可以欢快的游园,还可以通过展示、表演、互动、游玩、消费等形式,共同体验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共享文化盛宴。
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本届文化周在增强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注重文化的“可参与”“可观赏”“可体验”, 增强市民对于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感知,打造各民族群众节日文化休闲娱乐的互动体验空间,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6月20日上午,首届北京中华民族文化周开幕式在园博园阳光剧场举行。中央音乐附中带来的经典民族打击乐《龙腾虎跃》作为开场表演,乐曲情绪炽热,民族风格浓厚。
开幕式上,北京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杨晋柏在致辞中说:“北京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统筹城市工作和民族工作两个大局,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探索‘首善标准’,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在了首都各族人民的心坎上。”丰台区委书记王少峰表示,首届北京中华民族文化周的重要使命就是广泛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社会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最后,活动嘉宾上台推杆启动,宣布首届中华民族文化周正式开幕。
近年来,丰台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以赴助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首善之区建设。目前,在全区421个社区(村)围绕有阵地、有活动、有队伍,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一”活动,按照“应结合尽结合”“应突出尽突出”的工作原则,打造群众家门口的宣传矩阵。在不同领域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地,按照“2+6+26”即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新发地市场2个全国示范单位,抗战馆、中国园林博物馆、水关遗址、北京园博园、王佐镇、魏各庄村6个特色单位,以及26个街镇级特色阵地,滚动储备示范阵地,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丰台品牌”。
开幕式上,中央民族大学、首经贸大学、中央音乐附中等在内的12家单位、院校建立丰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联盟,这意味着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台品牌”更进一步。联盟中的中央民族大学新校址落户丰台区,其高校资源辐射对民族团结文化展示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丰台区民族团结工作拓展了新的平台。(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赖志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