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梦想与舞台间 《海鸥》展翅翱翔
油画般的舞台布景,
古典钢琴、流动变化的皮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贯穿始终的乐队演奏,
人、狮子、鹰、轰然倒下的大树……
《海鸥》是契诃夫的代表作之一,
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自诞生之日起它就在世界的
舞台上久演不衰。
此次由濮存昕导演的
契诃夫名作《海鸥》,
以全青年阵容的组合
在北京人艺曹禺剧场“展翅翱翔”,
让经典作品绽放出全新的光芒。
1991年,
濮存昕就曾出演过《海鸥》的男主角,
从演员到导演,
濮存昕为何排演新版《海鸥》,
这饱含着他 30多年对契诃夫作品的哪些体悟?
“我是海鸥,我们都是海鸥”,
海鸥在剧中并不充当叙事线索,
不直接参与叙事,
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道具,
而是一个象征。
我们该如何理解海鸥的象征意义?
《海鸥》既是享誉世界的戏剧经典,
也是业内公认很难排演的作品。
导演和演员在排演中面临过哪些屏障,
他们是如何跨越的?
本期《春妮的周末时光》,
春妮走进北京人艺,
邀请话剧《海鸥》导演濮存昕、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李越、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李小萌、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孙翌琳、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李劲峰,
一起走进《海鸥》的台前幕后,
共同感受契诃夫经典作品里的精神力量。
1
寻找经典的密码
戏剧的魅力就在于
我们可以在剧场的方寸之间,
用无穷的想象力,
把剧作家的文字转换成
带着呼吸的表演。
100多年过去了,
《海鸥》仍然是极富生命力的舞台文本,
于生活本身以及人精神世界的描摹和揭示,
让观众可以跨越时间和文化的距离,
寻找与当下的联结。
一百年前,
契诃夫为新世纪创作了
这部著名的《海鸥》。
百年之后,
濮存昕怀着对契诃夫的敬意
如何重新解读《海鸥》,
在他看来什么是经典作品?
濮存昕坦言人艺版《海鸥》是对契诃夫的致敬
,时长01:17
濮存昕对契诃夫作品的解读
,时长00:46
人艺的道具制作精良令春妮赞叹
解读契诃夫如同爬山,
排演《海鸥》也像爬山。
青年演员李小萌、李越
如何被《海鸥》点燃,
他们是怎么理解自己的角色,
在排演过程中都克服了哪些困难?
青年演员李小萌分享自己
塑造人物时如何做加法、减法
《海鸥》剧照
青年演员李越分享自己努力方向是
“我是这个人物,不多一分,不少一分”
《海鸥》剧照
舞台是创造奇迹的地方。
青年演员孙翌琳、李劲峰
为了更完美的塑造人物,
他们如何解析角色,
如何走出自己表演的“舒适区”?
青年演员孙翌琳分享
自己与角色的渊源
青年演员李劲峰分享
为何蓄胡须而不用假胡须
《海鸥》剧照
为了渲染舞台上的寒冷的氛围,
濮存昕要求人物都毡毛靴,
这种寒冷地区特有的毡毛靴
有何特殊意义?
《海鸥》剧中演员们穿着毡毛靴一幕
2
人艺传帮带
用经典作品去培养演员、
滋养演员是北京人艺的传统。
此次全青年阵容的《海鸥》
仍然延续了这一传统,
这不仅是北京人艺
对青年演员的舞台提升,
也是对青年演员
潜在能量的认可。
新排《海鸥》对于出演过契诃夫
多部经典的濮存昕而言,
为何这是一次
带着个人成长经历的创作,
他为何觉得自己年轻时
演《海鸥》并没演好?
在大家眼里,
濮存昕是天真无邪的“大男孩”、
分享哲学思想的前辈,
大家还记得第一次
跟濮存昕合作的情形吗?
春妮回忆第一次
跟濮存昕合作时的“学艺”经历
李小萌分享第一次
跟濮存昕演出的珍贵照片
濮存昕七十岁了,
他每年依旧以李白、常四爷、
周朴园等身份出现在剧场。
他永远气宇轩昂,
在各种场合中气十足地
朗诵诗歌与台词。
此次跟濮存昕导演排戏
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这对年轻演员有何影响?
李劲峰分享自己观察
并模仿学习濮存昕的神情举止
《海鸥》剧照
3
秉承人艺传统 续写新的光荣
从表演技法,
再到人艺精神,
都需要一代代
艺术工作者去传承。
而这种传承,
靠的是前辈的身体力行
和言传身教。
一代又一代的老戏骨
把青春奉献给了舞台,
为的是经典戏剧可以
一直这样传承发展下去。
在北京人艺,
话剧永远年轻,
艺术家永远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