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热议:多家医药流通公司增收不增利,线下连锁药店进入万店时代
A 股医药商业上市公司 2022 年年报已经全部出炉。万得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末,A 股三大交易所一共有 33 家医药商业上市公司,包括 25 家医药流通上市公司和 8 家线下药店上市公司。2022 年,这 33 家医药商业上市公司共实现营收 9452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173 亿元。
【资料图】
医药流通上市公司方面,有 21 家公司营收实现增长,但只有 15 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多家公司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其中,上海医药(SH601607,股价 22.38 元,市值 828 亿元)以 2320 亿元的营收和 56 亿元的归母净利润登顶 " 业绩之王 "。除上海医药外,九州通(SH600998,股价 15.88 元,市值 298 亿元)是另一家营收超千亿元的医药流通公司,但九州通去年归母净利润下滑 14.84%。
随着药品集采制度常态化、医保谈判药品 " 双通道 " 管理、门诊统筹医保服务接入药店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医院处方外流逐步加速。作为院外渠道的连锁药店,2022 年业绩增长明显,8 家线下药店上市公司共实现营收 1000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50 亿元。此外,多家连锁药店加速线下门店扩张,大参林(SH603233,股价 33.55 元,市值 318 亿元)、益丰药房(SH603939,股价 50.48 元,市值 364 亿元)、老百姓(SH603883,股价 34.10 元,市值 199 亿元)等公司线下门店数量超万家。
上海医药去年营收超 2300 亿元,多家医药流通公司增收不增利
医药流通行业是连接上游医药制造企业和下游医疗机构、零售终端的重要环节。
2022 年,A 股 25 家医药流通上市公司共实现营收 8452 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 123 亿元。其中,营收实现上涨的有 21 家公司,归母净利润实现上涨的有 15 家公司,有 7 家公司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上海医药、九州通、国药一致(SZ000028,股价 58.60 元,市值 251 亿元)、重药控股(SZ000950,股价 7.96 元,市值 139 亿元)、南京医药(SH600713,股价 6.11 元,市值 80 亿元)去年营收均超过 500 亿元,合计实现营收 5639 亿元;上海医药、九州通、国药股份和国药一致归母净利润均超过 10 亿元,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 112 亿元。上海医药 2022 年实现营收 2319.81 亿元,同比增长 7.49%;归母净利润 56.17 亿元,同比增长 10.28%,成为 A 股医药商业板块的 " 业绩之王 "。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资料图)上海医药包括医药商业和医药工业两大业务板块,其中,医药商业板块实现销售收入 2052.24 亿元,同比增长 7.6%;贡献利润 30.97 亿元,同比增长 12.56%。医药工业方面,截至 2022 年末,上海医药已有安柯瑞(重组人 5 型腺病毒)、凯力康(尤瑞克林)、培菲康(双歧杆菌三联活菌)3 款创新药上市,临床申请获得受理及进入后续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管线有 62 项。此外,公司去年研发总投入为 28 亿元,同比增长 11.87%,占工业销售收入的 10.47%。
九州通在营收和净利润规模上仅次于上海医药,位居 A 股医药流通第二位,但公司却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2022 年,九州通实现营收 1404.24 亿元,同比增长 14.72%,归母净利润为 20.85 亿元,同比下滑 14.84%。公司表示,主要原因是 2021 年公司持有的爱美客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价格变动引起的公允价值变动等形成非经常性损益为 10.45 亿元,而 2022 年非经常性损益仅为 3.51 亿元。
除九州通外,在医药流通领域,还有 6 家公司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分别为荣丰控股、重药控股、*ST 必康、嘉事堂、达嘉维康、人民同泰。
海王生物、*ST 必康和瑞康医药是去年医药流通领域亏损最为严重的三家公司,分别亏损了 10.27 亿元、11.68 亿元和 18.32 亿元。
2021 年 10 月,商务部公布《关于 " 十四五 " 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 2025 年,培育形成 1~3 家超五千亿元、5~10 家超千亿元的大型数字化、综合性药品流通企业,药品批发百强企业年销售额占药品批发市场总额 98% 以上。国家支持和鼓励全国性和区域性龙头格局形成,地方性、体量小的医药流通企业将受到冲击。对医药流通企业来说,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
连锁药店普遍实现业绩增长,两家企业营收破 200 亿元
零售药店是药品零售行业的重要供应主体,近年来,随着药品集采制度常态化、医保谈判药品 " 双通道 " 管理、门诊统筹医保服务接入药店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地,医院处方加速外流,医药零售行业迎来新的增量市场。今年 2 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定点零售药店纳入门诊统筹管理的通知》,强调要积极支持定点零售药店开通门诊统筹服务。开源证券研报认为,此举在此前政策基础上推进处方进一步外流,龙头药房有望受益。
2022 年,作为院外渠道的连锁药店业绩增长明显。万得数据显示,去年 A 股 8 家线下药店上市公司共实现营收 1000 亿元,共实现归母净利润 50 亿元。其中,大参林和老百姓两家公司营收突破 200 亿元,大参林、一心堂和益丰药房归母净利润达 10 亿元以上。
具体来看,益丰药房 2022 年实现营收 198.86 亿元,同比增长 29.75%,归母净利润为 12.66 亿元,同比增长 42.54%。大参林 2022 年实现营收 212.48 亿元,同比增长 26.78%,归母净利润为 10.36 亿元,同比增长 30.90%。一心堂 2022 年实现营收 174.32 亿元,同比增长 19.50%,归母净利润为 10.10 亿元,同比增长 9.59%。
对于业绩增长原因,多家企业均提到去年通过自建、并购、加盟等多种方式进行门店扩张。截至 2022 年末,老百姓共有门店 10783 家,其中直营门店 7649 家门店,去年新增门店 2764 家;益丰药房共有门店 10268 家(含加盟店 1962 家),较上期末净增 2459 家;大参林拥有门店 10045 家(含加盟店 2007 家),净增加 1852 家门店。上述三家连锁药店已经步入万店时代。从去年新增门店数量可以看出,各大连锁药店线下门店扩张的步伐正在加速。
在不断通过并购扩张门店的情况下,各大连锁药店也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截至 2022 年末,老百姓商誉的账面价值为 54.93 亿元,益丰药房该数据为 41.88 亿元,大参林该数据为 23.64 亿元。打造自有品牌是连锁药店提高经营业绩的重要举措。老百姓提到,公司自有品牌围绕 " 健康管理、健康养身、健康运动 " 等场景打造,囊括中西成药、养生中药、健康食品和个人护理用品等多个品类,已经成功开发了 600 多种产品。大参林表示,公司自有品牌现有的品种品规超 500 个。一心堂则称,公司全资子公司鸿翔中药旗下多个中药自有品牌并进发展开拓创新,其中鸿翔、卉品、膳尚、本典等品牌产品在全国一心堂门店销售。
长期来看,处方外流的大趋势不可阻挡,零售药店龙头更能抓住处方外流的机遇,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