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一位两次击败诸葛亮的曹魏五良将,不是张辽,更也不是徐晃,而是他
在名将如云的曹魏阵营之中,要论勇猛无惧,当首推张辽。但要论用兵之能,张郃同志首当其冲,因为他曾打败过诸葛先生。
【资料图】
张郃同志,冀州河间人士,起初是冀州刺史韩馥的手下。袁绍夺了韩馥的冀州,张郃同志只好归顺了袁绍。
张郃同志在袁绍手下干了好几年,袁绍却始终没有看出张郃同志有什么本事,因此也不会拿张郃同志当回事。最后,张郃同志迫于无奈,只好投靠了曹操。
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张郃同志迎来了自己命运的转折点。战争初期,袁绍虽占了不少优势,但张郃同志却发现,曹操虽然兵微将寡,但却是个足智多谋的人。
袁绍要是和曹操正面交锋,恐怕是占不到任何的便宜。于是张郃同志,就给袁绍出了一个出骑兵制胜的办法。
让袁绍偷偷派一支骑兵,去偷袭曹操的老巢许昌。如此一来斩断了曹操的后路,使曹操进退两难,这样的话,曹操就不战自败了。
然而,袁绍却对自己信心十足,觉得曹操和自己差的远。坚信自己可以轻松解决曹操,最终拒绝了张郃同志的建议。
之后张郃同志又被陷害,只能投靠曹操,最终袁绍大败。
咱么先来分析下,张郃同志的建议是否合理。"官渡之战"时,曹操的实力,的确很袁绍差的很远。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要攻击袁绍,肯定要倾巢而出。
这样一来的话,曹操的老巢许昌肯定空虚。即使曹操不是倾巢而出,也是主力全部出动,剩下守城的战斗力,应该不是很强,再加上是突袭,胜的几率应该会很大。
这样分析下来,张郃同志这是一个妙计,切断了曹操的后路,再来个前后夹击,曹操必败无疑。可袁绍了,自命清高,自命不凡,不可一世。
最终也导致了"官渡之战"的惨败,可以说袁绍是自作孽不可活。
以上事件,你要是还觉得不足以,体现张郃同志的用兵之能,那我只能出狠招了。
张郃同志,是曹魏阵营中,唯一一位两次打败诸葛先生的将领,此话又该咋讲了?
公元228年,诸葛先生突然率领大军,攻打曹魏。曹魏边界丝毫没有防备,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立刻叛魏响应诸葛先生。
曹魏担心万一长安一失手,洛阳京师直接就暴露在蜀军的兵锋之下。魏明帝命张郃同志,领兵去对付诸葛亮。
张郃率军西行,在街亭遇上了蜀军前锋大将马谡。街亭的军事位置极其重要,谁得街亭,谁就能占据雍州。诸葛先生看到了一点,因而派最信任的马谡,率领重兵,前去占领。
张郃同志知兵善战,也知道街亭的重要性,绝对不能丢失。当他赶到却发现,先到的马谡没有占领街亭,而是驻守在高地南山。
张郃同志大喜,于是将马谡团团围住,最后马谡被击溃。(张郃同志可能都在想,诸葛先生咋派这么个庸才当先锋。同时也感谢诸葛先生,派这样的人给了自己时间和机会)
张郃同志,拿下了街亭,又顺势收复了反叛的三郡,曹魏转危为安。
"街亭之战",从表面看,是张郃同志与马谡的战役,说白了,其实是张郃同志和诸葛先生之间的博弈。毕竟马谡是诸葛先生任命的,同时也是诸葛先生授权的。
张郃同志算的可真准,张郃同志才赶到半路上,诸葛先生就因为粮草短缺班师回蜀了。
虽然张郃同志没有和诸葛先生正面交锋,但是可以这样说,张郃同志又因算计得宜,再次胜了诸葛先生。(第二次胜诸葛先生)
张郃同志,能两次胜了诸葛先生,可见在名将衡量标准上都达到了要求。"街亭之战"以勇战胜了马谡,导致诸葛先生的第一北伐失败。
陈仓之危,又以谋略算准了诸葛先生,肯定会因为粮草短缺,早早的退回蜀地。同时诸葛先生的第二次北伐也以失败告终。
张郃同志,以自己的勇猛和谋略两次赢了诸葛先生,同时也摧毁了诸葛先生两次北伐大计,是问曹魏诸将中,又有谁能够做到了?
马谡之败,也导致了诸葛先生第一北伐的失败,同时也是诸葛先生之败。由此可见,张郃同志是第一个打败诸葛先生的曹魏名将。(这次为第一次胜诸葛先生)
"街亭之战"的第二年,诸葛先生再次伐魏。这一次诸葛先生不出祁山,结果却在陈仓与守将郝昭相对峙。
陈仓城小兵少,魏明帝担心陈仓局势,让张郃同志前去支援。而张郃同志却给魏明帝说,恐怕当臣到的时候,诸葛先生应该已经撤兵了。
张郃同志,算准了诸葛先生粮草不足,战线又那么长,根本打不了持久战。而守将郝昭又足智多谋,撑到诸葛先生粮草耗尽,陈仓之危就会解除。